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胸椎 腰骶椎 > 详细内容
胸腰骶椎正骨手法
发布时间:2013/7/17  阅读次数:8801  字体大小: 【】 【】【

胸腰椎正骨手法

1,俯卧摇腿揉腰()法:适用于全部胸腰椎综合征各骨关节损害者.是胸腰椎  后关节左右旋转式错位的常规于法。尤其适用于胸、腰、骶椎的脊柱侧弯的调  正,和老年人的肥大性脊椎炎,是个有效而安全的手法。此法用力柔和,胸腰椎后关节顺轴心摇动而逐渐复位。患者俯卧治疗床上,一助手马步,双手分别抓住患者双足部,将患者双小腿抬起屈膝成150°一160°,膝关节以上平置床上,瞩其腰腿部放松,同时将其双足向左右方向成“8”字形往返摆动,使其腰、臀、小腿成波浪式左右弧形摇摆,此时术者站于患椎棘突偏歪方向的床边,以一手掌根部按压于患椎后旋的横突后侧.另手以拇指按压于患椎棘突偏侧至椎板部作“定点”,与助手两人动作要协调,用力相一致。如无助手时,用枕头将患者足踝部垫起,术者一手“定点”于横突或棘突部,另手摇动其臀部使其左右摇摆活动。每次约58分钟。此法还可作为放松手法,常配合其他正骨法进行复位。

2俯卧牵抖冲压法:适用于胸、腰、骶椎的椎间关节各类型错位。属正骨手法与牵引相结合的术式,对新创伤引起的椎间盘突出症,能促其还纳复位,对椎间  盘退变、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已硬化)、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皱褶等较重患者.并发各类型椎间错位的复位治疗,较单人施术效佳。实施时,术者根据病情,决定“定点”的方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的软枕上,嘱其双臂伸直上举(防止牵抖时胸肋骨因擦  动而挫伤,引发胸痛),用手抓紧治疗床头边缘(因故不能双手抓床者,由第二助手协助用手抓紧其双侧腋窝部),对T310椎间复位者,术者术前指导患者配合做深呼吸(口令12时吸气,口令3时呼气),在纠正腰椎滑脱症者,指导他配合咳嗽(口令l2时吸气,口令3时咳嗽)。助手站其下方,检查患者双足长度,做好牵抖准备。术者按复位主要病椎的棘突偏向,决定站其左侧或右侧,面向其对侧肩部站立.以靠床的手掌根部做冲压(棘突偏左站左侧,用右手冲压),另手为辅助:  (1)直接冲压法时,重叠在主冲手背上;  (2)间接分压法时,按于病椎下方后隆的椎棘突上;(3)旋转分压法时,与主冲手分置“定点”于对应的棘突或横突上。嘱患者腰肌放松,术者口令123 12时,第一助手将其下肢牵拉并上下抖动12次,当口令3发出的瞬间.三人同时发出爆发力,术者双手向前上方冲压;第一助手向下用力牵引抖动;第二助手用力拉住患者。助手双手紧握患者踝关节上部,先牵抖“长脚”,轻力牵抖23下,以松解病椎错位的”交锁”,再牵抖短脚.以较重力牵抖34下,促使椎间“复位”完善(根据病情量力,用力宁轻勿重,先轻后重,切忌追求响声,以保安全),继而仍以稍重力牵抖双脚23(滑脱式、倾仰式、混合式错位者35)。手法完成后,再将患者双下肢比较其长短之差是否改善或已正常。

3.单向冲压法:适用于单椎后凸滑脱式错位和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俯卧,胸前平放于薄枕上,术者单手或双手重叠,掌根置于后凸棘突上(如向右侧弯侧摆者,术者站于患者右侧,双手用力方向偏左前方),嘱其做深呼吸,呼气时,术者用有限度的冲压力,重复24次。腰椎可用两个枕头把冲压处悬空冲压。

附:膝顶法及提拉旋转

冲压法亦可在坐位下进行。……

此法因为常引起倾位仰位式错位,已经不用,而代之提拉旋转。

4.俯卧双向分压法(亦称间接冲压法)  适用于某椎向前滑脱或倾位仰位式错  位。患者俯卧,胸前垫高枕使成驼背状,术者站其左侧,双手交叉以掌根部分置凹陷病椎其上下二椎棘突处,配合呼吸做由轻渐重的多次适度冲压,由于术者双手交叉用力方向相反,与胸前高枕联合作用,常可将凹陷的胸椎撬起。腰椎则在棘突凹陷处的腹部垫一个1020cm高的稍硬枕头。

5.俯卧旋转分压法:适用于胸椎左右旋转式错位。以T6棘突偏左、T7棘突偏右为例,患者俯卧,胸前垫薄枕,双手放在躯干两侧,背部放松。术者立其右侧,  右掌根置其T7棘突右旁,左手掌根置其T6棘突左旁,配合呼吸,当其呼气时,  术者双手用适度的冲压力,由于双手用力方向不同,使T67受到旋转力而复  位。术者紧接着转体将左手下移定点于T7棘突右旁,右手移至T8棘突左旁,重复上述复位动作。如此将各椎间调整达到全部复正为止。

6,肋骨平推法:胸椎错位,尤以向前滑脱者,其有关肋骨多见隆起或合并肋软骨炎,复位时亦可借助肋骨的杠杆作用,术者用掌平椎法和按压法,将隆起的肋  骨下按,按时嘱患者探吸气,有利于胸肋骨小头关节的复位。并注意整个胸廓变形的矫正。

7.俯卧定向捶正法:此法比冲压法安全、柔和些,适用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儿童。患者俯卧,肩背放松,术者右手握拳,左食指或拇指置于偏歪的棘突旁,用拳捶于食指末节而震动其错位棘突。亦可用器械(或用—特制指形小棒)代替手指捶正。捶棘突与捶横突交替进行效更佳,以T3棘左旋,T4棘右旋为例:术者立

其右侧,以左食指“定点”于T3棘左旁,右手握拳捶击左食指末关节部,以向右45°拳击椎扳与棘突根部使其向右旋移,继而“定点”于T2棘突右旁外1横指处,即T3右横突后侧,右拳捶击方向垂直,使后旋的横突受力前旋达复位,此两定点可交替重复23次。对错位重的患者(如倾位仰位式错位),本手法作为微量调正,最好在牵抖冲压法后进行。椎体倾位或仰位错位时,因关节突的挤压,常致其上、下方的椎体向后隆凸,当左右偏歪捶正后,还以捶正法纠正,会加强疗效。同例,先调正患椎上方椎体,术者站于右侧,左手食、中二指,分别“定点”于T13棘突两旁,右拳由上向下斜击双指,每椎捶l-2下,13椎捶击25遍,由轻渐重,继而站其左侧,以同法将T765椎隆凸部,由下而上捶正,经上下捶正后,能使棘突间原增宽和变窄的棘间调正,使复位完善。配合背部拍打法进行。此种病情,脊柱失稳较重者,应配合练保健功才能巩固疗效。

8.悬吊牵引推按捶正法:适用于混合式错位者。完成第一步放松手法后,嘱患者双手抓住单杠或肋木(无此装置可在门框上或由助手将患者背起)使身体悬吊起来,术者用掌按压推动其错位胸椎和肋骨隆起处,或以拳捶正之。术毕,将患者缓慢放下,(不能跳下)以免发生新的创伤。此法旨在于缺乏治疗床环境时,可利用门头、树木、铁架等作悬吊工具,以替做“牵抖冲压法”进行正骨复位。其他复位法可参阅腰椎及颈椎复位法。例如摇腿揉腰()法、坐位旋转复位法、提肩侧摆推正法等。

9,仰卧提臀冲压法:适用于腰椎滑脱症。以L4向前滑脱2度为例。术前请患者排清小便后,仰卧治疗床上,双手分别抓紧两侧床缘;术者站立于其右侧,右手握拳以深按“定点”于滑脱椎体前方;第一助手站在患者双脚之间的床上,双手握紧患者双踝上部,将其双下肢向上提起离床60°一70°;第二助手站床头侧边,用手抓紧其双侧腋窝部。施术时,术者口令123。当口令3时,第一助手顺60°方向,用短速的闪动力,提起患者臀部离床约510cm,以冲撞术者“定点”握拳。患者和第二助手稳定患体的同时,与在提臀向下牵引力使患椎间隙桩拉宽的瞬间,与滑脱椎体受拳头碰击力的共同作用下,促使椎体向后还纳复位。Ⅱ度滑脱者,多有先天性峡部不连,极易复发.我(广州医学院)研究所在手法复位后,以椎体融合手术治疗,疗效很好。I度的腰椎滑脱症,采用治脊疗法,即以正骨复位为主治法,以微波和水针(或小针刀)为辅治法,加强预防复发的指导,多可不用手术治疗而获理想的远期疗效。

10,坐式旋转摇扳法:适用于左右旋转式腰椎后关节错位者,胸腰椎其他错位类型做辅助手法。以L3棘突偏左,L4棘突偏右为例。患者坐于方凳上,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膝双手夹持患者左大腿,术者坐干患者背后,嘱患者双手互抱,术者右手从患者右肩侧伸出,抓住患者左肩臂部,左手扶按于患者左侧腰骶关节右侧,拇指按住L4棘突右旁,嘱患者腰背放松,徐徐将患者拉动向前弯腰并向右转,先左右摇动23下,使患者适应后,将其转至右侧达最大角度时,再加一闪动力转动,左拇“定点”处同时加力拨动棘突,促使L4复位。按如上方式做左转方向复位。助手固定患者右腿,术者右拇指“定点”于患者L3棘突左旁固定,其余操作同上述程序。将L34后关节复正。此法如无助手可令患者骑坐于床上或低靠背木椅上而将其下肢固定即可。

胸椎须加上向侧上方的提拉力。

11.侧卧摇按法(斜扳法):适用于胸腰椎左右旋转式和混合式错位。例如L4棘突偏右为例(棘3左、棘4右、棘5)。患者体位:右侧卧位(先做健侧),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髓屈膝,放于右大腿内侧上,右手放于枕上,左手屈肘放于身旁,头略后仰。术者面对患者立于床边,左手伸直抓扶患者左肩锁骨部,右手掌按扶于患者L34棘突处,右肘稍屈按压于其左臀部,嘱其全身放松,术者双手同时轻松地将患者左肩,左臀部做前后扭转推摇23次,待感到患者已放松腰背部后,左手将其肩推向后固定,右肘用力将其臀部向前扳按至最大角度,术者紧收右肘,加上身按压的闪动力,常可听到腰后关节“咯得”响声或在右手掌触及其L34后关节还纳时的弹跳感。患者转为左侧卧位,重复上述摇按法,此时术者以左于按扶其L45棘突上,复位方法相同。

12.俯卧按腰扳腿法(二式)

一式适用于旋转并反张(后突)的腰后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棘突偏左后突为例(3右、棘4左厉突、棘5)。患者俯卧,双下肢伸直,术者立其左侧,左手掌按于L4后突的棘突左旁,右手将患者右膝及大腿托起后伸,并渐扳向左后方,术者两手同时徐徐用力,并抬起放下往返24次,待其适应,腰部放松后,将其右下肢扳至左后方最大角度时,左掌加大按压力,右前臂加“闪动力”将其右下肢再加大而有限制的扳动一下,复位动作完成。其余类型错位可参阅此法类推。

   二式适用于腰骶椎侧弯侧摆式错位。例如顽固性腰痛者,伸屈、转体功能正常,侧屈功能受限者,触诊L3棘突轻度偏左,相关后关节有深压痛,其上下椎棘突序列正常。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术者站其右侧,以右掌根部“定点”于L2棘突右旁,以左手前臂托住其双膝大腿部,顺床面将双下肢向左侧摆约30°,继将双下肢扳向右侧至侧屈角度45°,与“定点”手同时发力,完成扳按动作,此为”解锁”。继而术者站到其左侧,用左手掌根部“定点”于L3棘突左旁,右手前臂托住其双膝大腿部.顺床面将双下肢向右侧摆约40°,紧接托起双下肢向左侧摆至最大角度60°,与“定点”手做12下“闪动力”,完成侧向板按复位手法。本手法完成后,要加双下肢牵抖法23下,作为手法的“整理”为佳。此法复位时应注意保持侧屈扳按动作,而不做向后抬腿的旋扳动作。

13.抱膝滚动法(二式):一式适用于胸、腰、骶椎向前滑脱式错位,脊轴过伸者。患者仰卧,以软枕护头部,双手交叉将双膝紧抱(屈髋屈膝),术者站其右侧,左手托其颈部,右手抱其双膝,将患者做仰卧起坐坐后而又卧下,往返滚动,且每次卧下时将患者用力抬起臀部,臀部一次比—次抬得更高些,使过伸成角的胸腰骶椎间在活动中渐次复位。二式适用于骶椎点头导致腰骶成角者。患者预备姿势同一式,术者右手及前臂抓按在其紧抱的膝部,左手托住其臀下部(骶尾椎部),施术时,只让腰骶椎间做过屈滚动。

14.背晃法:属民间传统疗法,具有自身牵引(双下肢)及摇正作用,但无”定点”,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无助手、无牵引器械时采用。患者与术者背靠背站立。术者双肘与患者双肘交叉扣紧,术者弯腰将患者背起双足离地,然后做左右晃动、上下颤抖等动作,约25分钟结束

骶椎正骨手法

1.按骶扳髂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髂骨前旋的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者。患者侧卧位,贴床一侧下肢屈髋屈膝,离床—侧下肢向后伸直,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抓扶其髂前上棘部,另一手掌掌根于其骶椎中部,嘱患者放松腰臀部,术者用爆发力,双手同时一推一拉进行扳按,可重复24次。此法亦可于俯卧位进行。

2.提臀撞正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骶椎点头的滑脱式错位者。患者仰卧,双下肢并拢伸直,术者站于其足部床上,双手同时握住其双踝部,将其双髋屈曲90°从床上提起,使其臀部离床约10cm,急速放下,使骶椎在床上发生撞击,先轻,而后可加大撞击力。此法不宜用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此法可在地上施行。

3.仰卧旋髋按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纠正“阴阳脚”。术者一手握  紧“阴脚”踝部,另手托扶膝部,将此下肢做屈髓屈膝位的旋髋动作,“阴脚” 旋髋由内向外,活动13下,将髋旋向外屈位时(将膝关节转向同侧肩部外侧),助手固定”阳脚”髂骨及大腿部,术者双手同时将其“阴脚”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压23(冲压使髂骨后旋复位),随即将其腿向下牵抖13下;

  “阳脚”复位时,不用做内收肌群手法,屈髋屈膝和牵抖法同“阴脚”.但旋髋方向不同,而是由外向内旋,冲压方向将患者膝部屈向对侧肩部按压23下,(冲压使髂骨前旋复位),随即向下牵抖。此法可重复23遍。 

4.俯卧内收肌松解手法:将“阴脚”屈曲作“4”字状(4”字试验阳性),术者将拇指按压于内收肌群的耻骨附丽处(可免弹拨时,骨膜牵张剧痛),另手揉捏、弹拨其痉挛的内收肌群,由上而下,35遍,缓解肌痉挛。此法适宜于仰卧旋髋拉压法之前施术。

5.侧卧牵抖复位法:同时纠正“长短脚”和“阴阳脚”。患者取侧卧位,“阳脚”在上,“阴脚”屈髋屈膝平放床上,患者双手紧握床沿以固定上身,术者站其背侧。以右下肢是长脚又属阳脚者为例,术者立于患者背侧,左手按在髂脊上(发力时促使髂骨下移),右手按臀部偏髂脊前部(发力时促使髂骨旋前),助手做好牵抖姿势(双手握紧右踝上部)准备,术者口令”123”时,二人同时用力完成牵抖冲压法,术者双手方向不同,将使髂骨既向下,又向前旋,而达松动错位关节,助手发力向下牵抖13下,使关节在动中复位;患者翻身(体位同上述),术者站其前侧,双手放置其髂脊上方、前方,牵抖冲压时,术者双手用较强的推力,将髂骨既向下,又向后旋而达“复位”。第二助手用手使劲抵住骶骨。“长脚”用力轻.牵抖13下;“短脚”手法力重,牵抖35下。其他手法参阅胸腰椎正骨手法。

骨盆旋移症的混合式错位者(同时兼有阴阳脚、长短脚和点、仰头者)上述手法可综合应用,由于骶髂关节内面的凹凸不平状,尤在急性外伤后关节内的无菌性炎症重,或错位后已有软组织粘连时,复位难度增大。必要时,可先做局部封闭后,用较重的牵抖冲压力,才能达到完全性复位。此时,手法后应卧床休息2-3天。

常用的正骨手法(顺序:腰椎;骶髂;全脊。按错位类型选用如下手法)

1.摇腿揉腰法:纠正胸腰椎的脊柱侧弯;

2.侧卧摇按法:纠正腰骶关节旋转式错位;

3,侧卧(俯卧)牵抖冲压法:纠正骶髂关节侧摆式错位和旋转式错位;

4,仰卧内收肌松解手法:解除肌痉挛,为复位手法做准备;

5.仰卧旋髋按压法:纠正髂骨旋转式错位;

6.俯卧(侧卧)按骶扳髂法:纠正髂骨前旋错位(前图76)

7.俯卧按腰侧扳法:纠正腰骶关节(腰椎间关节)侧摆式错位;

8.抱膝滚动法:纠正腰骶关节滑脱式(骶椎点头)错位;

9.俯卧牵抖冲压法:纠正腰骶关节滑脱式 (骶椎仰头)错位及腰椎退变、椎间盘

  突出并发关节各类型错位;

10.俯卧屈膝按压法:调理腰骶关节滑脱式 骶椎仰头)错位。

图例说明:

1,图中粗箭头:表示其相关性。例如:伸屈运动后的箭头,指向前后滑脱式错  位,表示在脊椎处于伸/屈姿势下的 损害(不良姿势/外伤),会发生此类型的错位。推正法前的箭头,表示:

  (1)推正法适用于治疗前后滑脱式错位;

  (2)正骨时手法的动作:定点于患椎,动点让该节段脊椎做伸屈运动,使错位处在动中求正。因此正骨推拿法又称为生理运动复位法。其下各项类同。

2.图中括号:三步定位诊断法包括神经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线照片定位诊断。后两项记录见括号内,前一括号是触诊定位诊断简法记录,后一括是  脊椎线照片定位诊断记录。

 

骨盆旋移示意图

 

 

 

 

上一篇: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IAD)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蜀ICP备190419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