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胸椎 腰骶椎 > 详细内容
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
发布时间:2013/2/21  阅读次数:7041  字体大小: 【】 【】【

       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本病包括急性暂时性的和慢性的。可由于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其形成的机制牵涉及神经、内分泌、全身代谢、遗传及精神因素等,与饮食、脑力或体力劳动有关。

       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分类:

       1.原发性心脏骤停;2.心绞痛;3.心肌梗塞;4.心力衰竭;5.心律失常。

       治脊疗法适用于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两类的慢性患者,其他类型只能做辅助治疗。急性期不宜应用本疗法。

  治疗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心绞痛:

  1.病史、症状、体征。

  2.心电图:静止、运动试验。

  3.血脂检查。

  4.颈椎正侧位、左右45°斜位,胸椎(T1—6为主)正侧位。

  国内外近年已有不少心血管专家们注意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冠心病的发病上的重要因素。有人对死于冠心病的四百多例尸解中,发现有些病例并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循环功能不全,引起心肌急剧的缺血、缺氧,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变。

  从生理解剖方面来认识,右侧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终于窦房结,而左侧纤维大部分终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压功能低下后,副交感神经则相对兴奋时,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性收缩亦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如果椎间发生旋转式错位,这种骨性刺激偏于某侧,将会导致心脏异搏点出现而发生心律失常。为此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颈胸椎检查。证实所检患者相应颈、上胸椎有关节段错位存在。颈椎及T1—5段易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和冠状动脉痉挛。使用治脊疗法,能有效地纠正心律失常,缓解心绞痛,促使早期冠心病得以康复。

(一)治脊疗法治疗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治脊疗法包括:用正骨推拿使错位的颈、胸椎得到复位,消除对脊神经根、交感神经的刺激或压迫;用水针疗法治疗椎旁软组织劳损,以达到脊椎稳定防止再发生错位;用理疗(以热疗为主)治疗椎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见图119)。



由图119可见,颈椎错位能造成颈交感神经节的功能紊乱,颈上、中、下心支受到刺激而兴奋;T1—5椎间关节错位,可因椎间孔变形变窄而直接压迫或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而造成损害。由此可见,脊椎错位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之一,颈椎及上胸椎错位(前后滑脱式)能导致心律失常和血管痉挛而引起心绞痛。对已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脊椎病发作时,对冠心病起到激发作用。

 我们自1971年10月至1983年12月诊治36例的情况为:

 住院16例,门诊20例;男20例,女16例;60岁以上3例,50一59岁10例,40~49岁14例,30—39岁6例,20~29岁3例。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结果附表35。

治疗结果:频发性室性早搏13例和房性早搏3例,治愈和显效14例,改善2例,疗次最短3次,最长44次,平均19.7次。房颤7例,治愈和显效5例,改善2例,疗次最短3次,最长61次,平均30.9次。窦房结阻滞(心动过缓)1例,21次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型10例。显效8例,改善2例,疗次最短10次,最长55次,平均27.7次。可疑冠心病1例,8次显效。风心病换二尖瓣术后房颤1例,59次改善。

  我们曾做动物实验证明,下颈上胸段脊椎人工错位,可导致实验兔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猝死(室颤)。排除手术出血及其他伤害的因素,以狗上胸椎人工错位做出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术中心电图正常,术后两周出现心肌缺血心电图,四周后拔除错位固定的克氏针后,动物烦躁、呼吸急促现象消除。两周后复查心电图有明显好转.四周达到恢复正常。

 (二)治疗方法

 治脊疗法是以脊柱病因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正骨推拿纠正颈胸椎关节错位以解除损害交感神经的骨性压迫;以热疗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以水针(10%葡萄糖液10m1加2m1复方维生素,分二处劳损点注射)治疗椎旁软组织劳损点,促进脊椎稳定性康复。此项综合疗法为防治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摘自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蜀ICP备190419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