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胸椎 腰骶椎 > 详细内容
结肠功能紊乱症
发布时间:2013/2/21  阅读次数:5627  字体大小: 【】 【】【

(一)临床表现

结肠功能紊乱分为运动性及分泌性两大类。运动性(痉挛性)肠功能紊乱有腹部绞痛发作,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腹泻或便秘,腹泻时大便有黏液,无脓血,便秘时呈栗形干粪。分泌性(黏液性)肠功能紊乱亦有便前腹痛、腹胀等不适,大便呈黏冻状,无脓血。肠功能紊乱大便检验无脓细胞及血液。查体除腹部可扪及肠形或有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纤维肠镜多可见肠黏膜轻度充血或有激惹现象。应排除肠癌、痢疾、结肠憩室及血吸虫等器质性病变。

(二)治脊疗法治疗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捏脊疗法及腹部多种理疗均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易巩固。

从解剖学看,小肠由第5—10胸交感神经节支配,其纤维亦由内脏大神经至腹腔节、围绕肠系膜上动脉的肠系膜上丛,节后纤维布于肠壁。小肠的副交感神经起于延髓内迷走神经背核。交感神经兴奋时,肠蠕动迟缓可出现便秘,副交感神经兴奋(或交感神经抑制)时,肠蠕动增强。

内脏小神经起于第10—11胸交感节,穿膈脚而终于腹腔节。内脏最小神经起于第12胸交感节。肠系膜下神经丛分布于结肠及直肠。

根据脊椎病因学理论诊治本症:脊椎损害多发生于T9一L2椎间关节,棘突触诊有偏歪,椎旁伴轻度压痛,椎旁软组织:棘上韧带、与患椎有关的最长肌、多裂肌附着点有摩擦音,胸椎X线片可见椎间关节排列紊乱,左右不对称,较重者有侧弯表现。慢性病程长者或中年以上患者有骨质增生。由于椎关节失稳,在姿势不良,疲劳过度,受寒冷或失眠烦躁等诱因下致胸椎错位,因而损害胸交感神经,受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或受压迫使交感神经抑制而发病。从生理病理方面分析,一个自主效应器被去除神经后,它将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越来越增加,称为去神经敏感性。

椎关节错位,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到严重压迫,神经功能低下,肠壁细胞处于类去神经的过敏状态,对许多正常食物或某些刺激性食物显示过敏现象而致肠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状态)。

治脊疗法去除神经的压迫源,消除无菌性炎症,使肠功能恢复正常,只要脊椎功能稳定,疾病不再复发。

(二)治疗方法

治脊疗法同消化性溃疡。理疗可根据分类选择:痉挛性肠功能紊乱可用短波透热或磁疗。黏液性肠功能紊乱可用针灸、超声波等。


                                                                       (摘自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蜀ICP备190419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