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总论 > 详细内容
治脊疗法之主治法
发布时间:2013/2/18  阅读次数:7142  字体大小: 【】 【】【

治脊疗法是现代医学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的一门创新技术。脊椎病的康复,由于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某些疗法具有特效的治疗作用,经优选法筛选,采用2—3种疗法的联合应用,能发挥这些疗法的协同作用,以加速脊椎综合征的康复过程。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多种疾病和疑难病的病因之一,以往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脏器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过敏性病症)的进一步病因,仍未十分明确。本研究所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和证明了脊椎关节错位,能导致椎间孔变形变窄,损害了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或因关节错位,使椎体滑移和横凸位移而牵张/挤压/刺激椎旁交感神经节(或干、支),是临床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重要病因之一,故称之为脊椎病因。用脊椎病因理论指导治疗,以正骨推拿、牵引正骨法为主治法的中西医物理综合疗法方案,称为治脊疗法。诚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是复杂的,脊椎病因只是病因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为临床上多发病和疑难病开辟一条新的诊治途径。实践证明,用治脊疗法治疗脊椎病和脊椎相关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治脊疗法包括主治法、辅治法和预防复发三部分。牵引疗法和正骨推拿法,这两种疗法均能解除或改善骨性压迫或刺激,故称为主治法。各种理疗、针灸、拔罐、小针刀或中西结合的微型外科松解术,和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经活络,治疗椎周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松解软组织粘连,既能增强主治法的治疗作用,又能促进脊柱力学平衡失调的康复和恢复脊柱功能的稳定,故在脊椎病急性期的治脊疗法方案中称为辅治法。

由于椎旁软组织损伤/退变,是脊椎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脊椎病患者其病椎旁软组织损害占100%。各型脊椎病在骨性损害消除后,即急性期过后进入康复期,各种有效的辅治法即成为主治法.而牵引/正骨推拿疗法(原主治法),反成为“保驾护航”的辅治法。关节失稳使病情仍有反复,故仍需用牵引/正骨推拿维护骨关节复原状态,以待软组织的完善康复。

脊椎病的病理,是主要随慢性退行性变的病理变化而发展的、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病理过程。青少年期,凡受外伤的椎间,多提前发生退变,青壮年期遇外伤的椎间,退变加速或急性发病,老年期退变脊椎因外伤,多引发椎间盘突出和椎体滑脱式错位,导致椎管狭窄,发生脊髓型脊椎病,或因此导致椎间失稳,成为脊椎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针对每例病者的病因和诱因,定出预防复发的方案,是设定治脊疗法方案中的预防复发部分。

一. 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借助机械力(包括医生的拔伸、牵抖手法)将人体头部或下肢向上或向下牵拉,利用椎间连接的各组韧带、关节囊的弹力及被牵长时的拉压力,使椎间隙轻微增宽,各椎间关节对位改善,椎间盘髓核突出部得以还纳,从而达到解除因椎间盘变性或突出及骨质增生造成对神经根、脊髓、血管的“纵向”压迫/刺激。是骨关节损变型的主治法。

㈠   颈椎综合征(骨关节损变型)牵引法

临床多采用间歇牵引法及卧床持续牵引法,牵引重量较小而牵引时间较长。我们经过优选法,坐位牵引中拍摄X线片观察,牵引力以超头颅重量为佳,一般颈肌较弱者以14~18kg,5—10分钟,颈肌较强壮者18—24kg,5一15分钟,效果最佳。对颈椎椎间盘突出,可在每日一次大重量超头重量(10~20kg)、短时间牵引后,配以轻重量(5~10kg)的卧床持续牵引。

我们设计的颈椎JZQY型正骨牵引椅,牵引中可做前后活动及转头活动,患者双手自然下垂,随身体后仰(颈部牵引角度增大)及前倾(颈部牵引角度减小)而摆动,其牵引重量在活动中是恒定的。这种牵引中缓慢改变牵引角度的活动,能解除椎间软组织的痉挛,舒展椎间韧带及关节囊,改善颈椎血液循环,故疗效较好。

JZQY型颈椎正骨牵引椅适用于颈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滑脱式错位、椎间盘突出并发关节错位、颈椎勾椎关节侧摆式错位及多关节错位的患者进行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牵引重量在手法前应用大重量2—5分钟,使椎间隙适度增宽后,将重量减少2—4kg,进行手法复位则易成功。

㈡   腰椎间盘突出征牵引法

㈢   肥大性脊椎炎牵引综合物理疗法


       二. 正骨推拿法

正骨推拿属手法治疗,是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正骨推拿是以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伤科正骨、内科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进行革新形成的一套治疗脊柱软组织损伤、脊椎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椎间盘突出及肥大性脊椎炎等病症的手法。这套手法既治骨亦治软组织,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而有效的特点。

正骨推拿法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放松手法,第二步正骨手法,第三步强壮手法,第四步痛区手法。病情轻者,只做第一、二步手法即可。无关节错位者,或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已复正还纳者,可不做第二步正骨手法。急性期一、二、四步为重点,恢复期二、三步为重点。放松手法是为正骨手法做准备,在患部将紧张的软组织充分放松,保证正骨手法顺利进行而免发生副损伤。

第一步放松手法

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一般范围以患椎为中心,包括其上、下六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以线或片进行揉捏法,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敏感区用按法或震法,重点处亦可用掌根、掌缘或前臂揉或滚法,手法要柔和、轻松。


第二步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分为快速复位法和缓慢复位法。快速复位法用于青壮年和健壮的老年患者,缓慢复位法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体质十分虚弱或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缓慢复位法是用正骨手法的动作,只是不应用“闪动力”,使“定点”与“动点”之间的椎间关节以多次生理性运动形式在“动中求正”而复位。

 正骨推拿口诀:

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

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

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正骨手法包括摇正法、扳正法、推正法、拔伸法和反向运动法。按不同的错位类型、部位、方向,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正骨法。一次能完全复正,以后可不必再做正骨手法。如复位不完全,或因脊椎失稳,复正后再错位,可每日或隔日进行1次,10一20次为一个疗程。急性期,正骨手法用卧位进行较易成功。

第三步强壮手法

包括捏拿法、弹拨法、拍打法和点穴法。根据病情选用。捏拿弹拨,主要作用于正骨后患椎旁仍存在的软组织硬结。

第四步痛区手法   

是推拿的传统手法,即在疼痛麻木的局部施以手法,在脊椎综合征的治疗中,由于病变主要在脊椎部,而四肢、头部、肩部、胸腹部疼痛麻木区,是神经、血管继发性损害而出现症状的部位,因此正骨推拿治疗重点在脊柱部,痛区手法作为结束手法。痛区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的或镇静的手法。轻松、镇痛的手法:抚摩、揉捏、按压、震颤、叩打等。例如颈椎病引起头昏头痛者,在颈部正骨推拿后,第四步,患者仰卧,术者抚摩前额,指揉头部痛区,点按印堂、攒竹、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指叩及掌震头部结束治疗。


                                                                   (摘自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

上一篇:脊椎病诱因 下一篇:导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蜀ICP备19041946号-1